|
汽溫 10min 內下降 50°C 該不該打閘停機? |
|
點擊次數:2508 更新時間:2023-08-17 |
|
二十五項反措之防止汽輪機大軸彎曲事故:汽輪機發(fā)生下列情況之一,應立即打閘停機,其中的一條要求:機組正常運行時,主、再熱蒸汽溫度在10min內突然下降50℃,應立即打閘停機。調峰型單層汽缸可根據制造商相關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
現在許多電廠在DCS內都做了這條保護邏輯, 但有些人根據機組運行經驗認為:此保護應該根據機組當前的主汽過熱度來判斷是否動作,如果主、再熱蒸汽過熱度大于100℃,而在10分鐘后即使下降50℃,主、再熱蒸汽過熱度仍然超過50℃,那么就沒有必要跳機;而如果主、再熱蒸汽過熱度小于100℃,在10分鐘后下降50℃,才有必要跳機。實際上這么考慮是片面的,因為正常運行中,根據蒸汽壓力換算,主蒸汽過熱度都在150℃以上,再熱汽過熱度更是在200℃以上。如果按上述過熱度只要大于50℃就安全的說法,那明顯是錯誤的。因為這時的蒸汽已經接近于濕飽和狀態(tài),濕度將越來越大,如果還不盡快停機或采取降壓升溫手段,那么汽輪機很可能將受到巨大的水沖擊,導致嚴重損壞。其實,正常運行中蒸汽溫度驟降的后果不僅僅考慮汽機進水這么簡單。溫度大幅的下降過程其實也是對汽機金屬部件的一個急劇冷卻過程,產生的熱應力是相當大的,特別是調節(jié)級和中壓進汽持環(huán)處。此時機組的脹差,軸向位移,上下缸溫差以及振動都會產生變化,對機組的安全運行帶來嚴重危害。所以,不論機組有沒有設這個保護,運行中當發(fā)現蒸汽溫度發(fā)生驟降幅度很大且短時間無法控制其下降趨勢時,為了確保汽輪機安全,我們都應該果斷打閘停機。
|
|
|